上市公司业绩“偏航”或存误导风险专家建议细化“财务预算报告”披露规则
  • 作者:小编
  • 发表时间:2025-01-12 16:04

  OPE电子竞技迈入年报季,上市公司2024年年度“成绩单”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记者梳理发现,对比2024年年初披露的财务预算报告中设定的经营目标,部分上市公司出现明显偏离的现象,且并未对此进行相关情况说明。

  财务预算报告,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对接下来一年经营计划和财务状况的全面分析和预测。除了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和定期报告等公告,财务预算报告也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预期和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信息。

  多位市场专家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需要对上市公司“财务预算报告”与“业绩预告”等公告进行区分,两者并不等同。为了提高“财务预算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上市公司应该及时在定期报告中进行更新或者说明,以防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2024年4月,一西北上市公司披露的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2024年度财务预算报告中提到,根据公司2023年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结果,结合市场环境、经营目标、各项目实际情况,拟定2024年财务预算的主要指标为,营业收入300亿元左右,净利润8亿元左右。

  该公司最新的2024年三季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累计实现营收不足19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近1亿元。结合公司过去几年的四季度营业表现,该公司要完成财务预算报告中的年度经营目标几无可能。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另一华北地区上市公司。公司发布的2024年度财务预算报告显示,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超过25亿元,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但2024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不足16亿元,净利润亏损超300万元。与财务预算报告中的年度经营目标偏离较大。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前述两家公司尚未披露年度业绩预告、业绩快报等公告,尽管实际经营与设定的目标出现了较大的偏离,但均未对相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者重新修订原来设定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倘若投资者参考其财务预算报告中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投资决策的话,会产生相当的误差。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立明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营目标与实际经营之间的差异是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市场环境变化、公司经营策略调整、突发事件等。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这种差异,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同样是对业绩的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预算报告”实际上并不能与“业绩预告”或者“业绩快报”画上等号,投资者需要对两者进行区分。

  业绩预告,是指上市公司在会计报告公告日之前,对报告日业绩进行提前预告。业绩预告实质上就是上市公司对下年度或者下一季度的盈利情况的预测报告。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在会计报告正式公布时公司股票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以提前释放业绩风险,保障中小投资者等信息弱势群体的利益。

  财务预算报告,是反映企业预算年度内企业资本运营、经营效益、现金流量及重要财务事项等预测情况的文件。实务中,财务预算报告并非强制,公司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把握。

  记者注意到,原《公司法》第四十六条董事会职权“制订公司的年度预算方案、决算方案”之规定,在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中已删除。若相关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未对此项进行修改,仍需按照旧规执行。

  田立明称,上市公司年度财务预算和经营目标,一般会说明设定的一些基本假设条件,并且会提示经营目标不代表公司的年度盈利预测。

  记者发现,不但部分投资者,甚至某专业的金融数据统计软件也出现了两者混用的情形。某专业的金融数据统计软件显示,其将上市公司“财务预算”的经营目标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共同列入“业绩预警”栏目,且未对数据来源进行说明。倘若数据直接被引用,容易出现误导投资者的结论。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杜国平告诉记者,上市公司财务预算报告更多是对自身未来一年业务发展的规划和预期,可能包含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目标,但这并不等同于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的内容、格式和披露要求都有明确的监管规定,而董事会议案中的经营目标则更多体现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展望,两者在性质和目的上存在差异。

  “企业财务预算报告倘若编制相对谨慎且有依据的情况下,它对投资决策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是那么的直观。”华东一位投行审计师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需要更多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的信息以及行业发展情况,这需要一定的专业财务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若上市公司财务预算报告通过信息披露对外发布,必须遵循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即“应当客观,不得夸大其词,不得有误导性陈述”“披露未来经营和财务状况等预测性信息的,应当合理、谨慎、客观”。

  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实际经营业绩与财务预算报告明显偏离的现象,且并未及时说明的现象,受访专家建议应进一步细化财务预算报告披露规则。

  前述投行审计师指出,从目前的规则来看,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预算报告的相关规则确实不够明确。例如业绩偏离的现象仅仅放到年报中去进行说明是否足够的“及时”。倘若公司披露了明确的经营目标,应该及时在定期报告中进行更新或者说明。

  例如,盛美上海2024年1月10日披露了《关于自愿披露2023年度经营业绩及2024年度经营业绩预测的公告》预计2024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将在50亿元至58亿元之间。随后于2024年8月披露了《关于自愿披露2024年度经营业绩预测调整的公告》,将2024年全年的营业收入预测区间调整为53亿元至58.8亿元之间。2024年11月,公司基于最新经营状况和市场情况,决定再次将2024年度的经营业绩预测区间调整为56亿元至58.8亿元之间。

  为了提高经营目标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田立明建议从三个方面优化:一是增强披露的详细性,要求上市公司在披露经营目标时,提供更多的细节和依据,以便投资者更好地理解目标的制定过程;二是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预算和经营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预算和经营目标进行评估,以提高信息的公信力。

相关文章:
  • 高盛:“七巨头”领航下标普Q4盈利广度成市场健康新风向标
  • 上市公司业绩“偏航”或存误导风险专家建议细化“财务预算报告”披露规则
  • 流言板]曼城相信不会受130项财务违规方面OPE电子竞技严重指控才会在冬窗引援
  • 天津医药集团财务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 各股东按股权比例增资
  • 韩国六大车企2024年出口创9年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