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编
- 发表时间:2023-02-18 09:15
OPE电子竞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了中国大地,并迅速波及全球,引发石油价格闪崩、美国熔断等一系列事件。如今,2020年已经过去一个季度,疫情对中国对中国企业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越来越多企业笼罩在“成本焦虑”之中,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已迫在眉睫。
国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面对“后疫情时代”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摆脱困境,实现新发展,加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塑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财务是衡量所有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方面,财务数字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将从财务角度为“后疫情时代”的国企数字化转型提供建议。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深刻改变了微观主体经济行为,极大发挥了信息对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作用,积极带动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成为重要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8年,国家各部委密集出台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指导建议,鼓励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助力产业升级与转型。随着企业数据分析与决策制定的需求逐步扩大,数字化经济蓬勃发展,更多企业开始选择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改善运营、提升生产效率。
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随着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达到高质量发展要求必然需要对信息更加高质量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国企积极实施数字化转型,主动作为适应新经济形态,把投身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从而发挥国企的重要标杆作用,最终实现经济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
财务数字化转型可明显提升国企经营效率。国有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能够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机制的升级、降低财务的整体运营成本、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的数据支持、对于变化的市场提供更加敏捷高效的应对、有效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增强国企在全球环境下的整体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但国有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笔者认为,国企财务数字化转型路上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
近来年,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20年疫情的爆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步伐。疫情之下的复工复产中,运用智能采集、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财务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将为企业抗疫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经过、财务部门信息化,已全面进入ERP业财一体化的阶段,标准化和流程化已达到一定高度。运用智能采集、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快速建立与不同对象的无接触安全连接,是应对疫情危机的有力武器。
通过电子提交端口、纸质智能票据箱等无接触式采集系统,避免人员直接接触;通过电子及OCR智能识别纸质的结构性信息,连接税务系统,完成验真查重;审批人员可通过移动端查看单据,审核人员可复核电子影像,并运用预设的智能审核条件辅助快速准确地处理;打通会计核算系统与银企互联,自动完成入账与支付请求。
通过供应商协同平台,利用OCR识别结构化数据,在供应商协同平台完成信息、采购订单、到货验收单三单一致;三单一致后信息传递报账系统,业务人员线上确认提交付款申请;财务人员完成支付后,供应商可通过建立的协同平台查看结算状态、跟踪结算进程。
经办人可根据业务信息在销项开票申请系统发起开票申请,审批后形成待开票数据,并对接税控系统开具,打印后交给客户;开票信息推送至报账系统经审核后进行应收确认;收到回款后,智能收款认领系统同步银行流水,建立自动匹配客户、合同、项目等业务信息,人工仅需参与部分未匹配成功的收款,提高回款确认的效率。
在疫情对经济和行业的负面影响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的财务已经深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与决策,对自身财务运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做好现金流预测工作,做好预算管控工作,帮助企业运用数据驱动决策。
实现深度业财融合,开发应用场景“分析包”,如销售场景、研发场景、制造场景、销售场景、人力资源场景等。充分发挥财务的业务伙伴角色定位,为业务部门提供前瞻性业务预测,进行实时业务跟踪与差异分析,及时异常预警与预案制定支持等。
通过集团化财务管控,实现集团资源高效整合、共享与最优配置,提升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最大化企业集约效应与规模效应。
与外部专业机构资源如财务、资本、金融、法律、税务、IT、咨询机构等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强化合作互助的业务关系,从而推动企业的长效发展。
疫情之下,运用技术手段保证非接触式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企业运营能力是应对短期生存危机的攻坚战,疫情之后财务工作如何实现由核算工具向管理工具、由小规模数据向决策信息的数字化转型,是面对“后疫情时代”长期发展的守卫战。面对“后疫情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需要通过深化数字化转型实现以下蜕变:
企业需要结合数字化转型整体战略,重塑财务业务数据收集流程,将分散在公司内部各地的基础财务信息,全面纳入会计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形成覆盖全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全面财务信息的沉淀积累、快速处理与实时共享,形成财务管理从核算向管理转变的基础。
企业应建立整套EPR系统,各个模块基于规则实现系统内集成,实现系统内的互通互联,业务到财务数据的流通和转化实现第一步的自动化;运用银企直连、商务系统和报账系统的接口等利用API应用程序接口打通开放系统间的集成,实现系统外数据向系统内流动的第二步自动化;针对系统无法实现API对接,又需要采用其他异构封闭系统间数据,可探索财务智能机器人应用,实现基于预设规则和流程对于收付结算、余额查询、对账等标准化、重复性的大量工作的自动处理,利用机器的学习能力持续改善规则,大幅度降低人工干预,实现外部数据与现有系统的自动交互。
财务数字化转型,不局限于系统对手工操作的替代,同时表现为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数据发现、智能决策和智能行动的智能系统的建立。目前,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企业中应用的如OCR等智能采集、智能审核与内控等智能化技术,大幅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与生产率。随着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与演进,财务智能系统将从数据收集、数据加工和数据展现向代替、辅助管理者进行智能决策转变。
财务部门是企业天然的数据中心,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动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尽可能地发挥这一优势。首先,通过采集内外部数据、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构建起财务“大数据中心”,为财务及业务数据处理及可视化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其次,从经营需求出发,企业可应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丰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基础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数据分类、数据回归、序列模式发现等,利用财务工作者的经验深入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价值;最后,运用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应用界面,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解释,帮助不同经验的财务数据使用者更直观的感知数据内在价值,辅助企业更好的感知财务数据背后的经济、经营规律,促使企业依靠经验决策转化为依托数据洞察进行决策。
要实现上述企业财务的深化数字化转型,笔者建议国有企业在推进财务数字化转型方面把握以下关键点:
财务数字化是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因此财务数字化转型必须由企业最高决策层牵头,明确领导责任,自上而下统一思想。财务数字化转型需要由各业务、职能部门配合,全面梳理现有的财务运营模式、业务流程、数据标准及信息系统现状,做好现状“盘点”,在企业层面制定财务数字化路线图,明确财务职能转型和数字化建设的短期及长期建设目标,并以此规划工作优先级及投入。
对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尤其是以移动端报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流程自动化等一批在财务领域有较多应用场景的技术,企业应从财务管理的整体战略出发,针对当前财务定位、职能和现状合理地开发或采购数字化技术。同时,企业还要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对此企业应充分借鉴同行业经验以及外部专业服务供应商,理性评估新技术的投入产出及技术前瞻性,切忌盲目跟风。
财务数字化将助力企业财务管理从核算及管控职能逐步发展到业务支持及战略职能,同时也督促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软实力”建设。以财务职能的整体而言,财务部需转变为业务服务角色。以财务人员的个体而言,数字化对财务人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人员具备除财务以外的多种技能,例如销售及渠道、供应链、内控、合规、信息系统、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等。
财务数字化转型进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财务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第二步,智能采集、智能审核等手段将实现财务自动化和智能化;第三步,财务数字化转型。
企业及财务的数字化转型任重而道远,从意识形态的重视与支持到转型工具的借鉴与使用,乃至对财务人员更好价值职能的培养,这些都是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后疫情时代,企业财务部门需要更多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中,作为企业“数字系统”,借助企业覆盖全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快速处理和实时共享,通过各类工具实现封闭异构系统的连接。
相关文章: